陈汝佳

[个人经历]

他清晰记得自己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唱《闪闪的红星》、《我爱北京天安门》时的情景,隐约觉得自己今后可能再也离不开音乐了。说起小时候的事情,他娓娓道来。
陈汝佳没有专门学习过声乐,没有老师、父母亲人也没有谁是搞音乐的。他说:“我哥哥到是弹过吉他,这算不算熏陶?”说话的时候,因为熟络开着适度的玩笑。
凭借自己对唱歌的热爱、良好的乐感和天资聪颖,陈汝佳唱歌真的是无师自通。用他自己的话说:“我连乐理都是自学的,如果说有老师的话,那便是录音带。”
高中毕业后,各地的轻音乐团纷纷成立,港台歌星大量涌入内地,年轻的陈汝佳一直想圆自己的“歌唱梦”,决定不再继续学业。之后他加盟广州越秀区的红棉轻音乐队,在广州爱群大厦的音乐茶座唱歌。当时一个月的收入已经相当于三个人的月工资,相当不错。
陈汝佳知道自己音乐根基不牢,大量借鉴、观摩其他歌手的演唱方法。同时又很想找时间把外语学好,为此,还特别给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字Jeffrey。随后,去了珠海拱北宾馆的歌厅,在那里驻唱。
一次,朋友带了深圳的一个老板去歌厅看陈汝佳唱歌,看到现场人气鼎沸,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冲着这个歌手来的,老板说:“要想红就去深圳发展,在这边不会有什么发展的”一句话点醒了陈汝佳。
陈汝佳的台风从容、淡定,歌声韵味十足,舒缓悠扬、洒脱飘逸,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其实,陈汝佳能够走红歌坛,是有一定的道理的。首先他能够找对自己的嗓音特点,针对嗓音选择歌曲。他这样说:“我的外形和声音比较接近抒情歌曲,如果让我唱那种‘喊’的歌,我唱不动,即使我真有那样的声音,我的样子也不像。”八十年代末期,中国流行歌坛刮“西北风”、“囚歌风”,不然就是港台歌曲的天下,陈汝佳也唱港台歌曲,但是,当时《故园之恋》、《外面的世界》、《扬州小调》、《叉烧包》、《顺流逆流》这些带点民族味道的流行歌曲无疑是歌坛的一股清流,别具一格,人们喜欢并接受他显然是有道理的。
陈汝佳是个虔诚的佛教徒,陈汝佳的个性内向,不合群,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。他解释说:“那是因为不熟悉,熟悉了就没问题。”只有和他非常熟悉的朋友,他才会比较放得开。作为一个名满神州的歌手,他的身上没有逼人的光芒,忧郁中蕴涵着深情和柔情。
他平时喜欢一个人看电影,喜欢一个人逛街,业余的时间喜欢画画、搜集小工艺品,他搜集的几百个搪胶公仔和汽车模型,使他和外甥和外甥女可以玩到不肯吃饭,姐姐笑话他孩子气,他也不以为意。每次演出回来,孩子们就会聚集在他身边,问他又带回来什么“好东西”。和朋友聚会的时候,他说“真想有个自己的孩子啊,叫我爸爸的时候,我一定幸福得不得了。”这个愿望他终于没能实现。

[ 热门歌曲]

 故园之恋, 顺流逆流,我祈祷, 黄昏放牛, 弯弯的月亮,外面的世界, 晚秋, 伸出告别的手, 驿动的心, 秋水,别亦难, 心中的安妮

[专辑]

89陈汝佳2001-05-25
风靡882001-03-25
陈汝佳特辑1988-06-25